Page 31 - 2021年9月总第34期
P. 31
航运评论 • Shipping Comments 航运评论 • Shipping Comments
为全球海运争议解决增加“中国元素” 际仲裁和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的地位基本没有影响。 和适用产生影响,推动国际习惯以及国际法基本原
则的形成和发展,甚至填补国际法领域的法律空白。
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司玉琢教授提出“国际仲裁
文 / 张文广 中心不是建成的,而是形成的”观点,认为要建设 二是要完善本国法律制度,增加其在涉外案件中
国际商事仲裁中心,除了硬件方面要达标之外,必 适用的概率。目前,《海商法》《仲裁法》修订已经
须要在软件配套方面给予高度重视。这一观点引起 列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。
2021 年“两会”前夕,全国人大代表许立荣建议,为全球海运和贸易争端处理注入更多的“中国元素”。中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、 了各界的广泛共鸣。 中国应利用修法机会,坚持与国际接轨,积极回应
海洋大国向航运强国、海洋强国转变,必须不断增加在航运和海洋领域方面的规则制定话语权、商事争端处置的影响力。 实践的发展,增强对外国当事人的吸引力,增加在
《2021 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》显示,亚洲主要
涉外纠纷解决中适用中国法的概率。
仲裁中心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上升。在最受欢迎的仲
裁地方面,新加坡与伦敦并列第一,香港位居第三。 具体而言,在谈判能力严重失衡的班轮运输领域,
国际航运中心“东移” 90%的条款选择了外国仲裁机构。一旦双方发生争议,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成功的原因包括:独特的地理 应考虑增加强制适用中国法的规定。在遵循合同自
90% 以上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商事仲裁中败诉”。
我国是海洋大国,也是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。 位置和卓越的营商环境、与世界接轨且与时俱进的 由的租船领域,则应鼓励相关企业、协会、商会等
2020 年,我国约 95% 的国际货物贸易通过海运完成。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司法和仲裁公信力有待进 仲裁法律框架、专业且支持仲裁的司法机构、优待 推出包含适应中国法、中国诉讼或仲裁的标准合同。
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居世界第二位。在全球港口 一步提高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资企业谈判地位尚 仲裁专业人士、一流的法律基础设施等。在支持仲
货物吞吐量前 10 名当中,中国港口占据 8 席;在集 弱且未很好地掌握国际商事游戏规则。 裁发展方面,新加坡可谓不遗余力。除在签证、税 另外,考虑到临时仲裁在海运及其他行业纠纷解
装箱吞吐量排名前 10 名的港口当中,中国占有 7 席。 收等方面推出优惠措施外,还以优惠的租金吸引境 决的独特作用,《仲裁法》修改时应考虑增加相应
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、香港 规定,给当事人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。
自 2014 年首次向全球推出以来,“新华·波罗 国际仲裁中心名誉主席杨良宜先生一直呼吁,我们 外机构入驻。
三是要不断加大开放力度,努力提升我国司法和
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”逐渐成为业界公认的 应全面了解国际商事规则,“国际商业社会在几百 香港律政司“司长网志”指出,香港得以成为国 仲裁的公信力。公信力是司法和仲裁的生命线,是
“风向标”,见证了各大航运中心的发展变迁。2021 年, 年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,与我国国内的规 际法律枢纽,是建基于强大的根基,包括稳定的营 吸引外国当事人选择中国解决纠纷的关键所在。中
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 10 位分别为新加坡、 则有所差别,企业如果不了解就容易因违反规则被 商环境、资金自由流通、低税率及简单税制,最重
国要始终重视公信力建设,关注当事人“用脚投票”
伦敦、上海、香港、迪拜、鹿特丹、汉堡、雅典比 惩罚,甚至付出昂贵的代价”。 要的还是稳健的法律制度。
的结果。在司法领域,以公开促公正、以公正树公
雷埃夫斯、纽约新泽西、宁波舟山,国际航运中心
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中心 此外,香港特区政府还拨出部分地方,供 20 余 信已成为广泛共识。在仲裁领域,除了提升国际化
东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《2021 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》表明,90% 的受 个本地、区域及国际法律相关组织使用,成为香港 程度外,各仲裁机构也应加强仲裁透明度建设,严
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,传统上欧美主导全球海 商业中心区域的国际法律枢纽。上述经验表明,政 格落实仲裁员信息披露和仲裁员回避制度,建立规
访者认为,国际仲裁是跨境争议解决的首选方式。
运规则的格局正在被打破,亚洲国家更加积极参与 策引导和支持是实现快速发展和“弯道超车”的重 范透明的仲裁员指定工作规则,确保裁决公平公正。
对企业而言,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便捷性、可预测
国际规则的制定。交易的增加无可避免会带来更多 要因素。
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。 四是要发挥协同效应,构建海事法律职业共同体。
的纠纷。基于成本、效率和文化的了解,最理想的 中国是航运大国、造船大国、港口大国和贸易大国,
做法无疑是在进行交易的地区内解决争端。中国在 伦敦是全球仲裁案件量最多的城市,占据了全 为全球海运争议解决注入更多“中国元素” 海事纠纷解决市场潜力巨大。由于市场格局和人才
海运争议解决领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。 球海事仲裁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,其成功的主要原 为全球海运争议解决注入更多“中国元素”的目 等原因,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,伦敦仍将保持
因包括:具有充分的立法保障;解纷程序具有灵活 的之一就是谋求更大的规则话语权。中国应将“硬
“3 个 90% 现象” 性;在解决国际纠纷过程中保持中立性;解决纠纷 实力”转化成影响力和话语权,推动国际海运规则 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地位,大量的诉讼将在英国
进行,大量的合同还会约定“伦敦仲裁,适用英国法”。
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过程就是国际经贸规则的 过程具有很强的保密性;在工作语言和法律适用方 向更加公平、合理的方向发展。
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具体实践过程,更是不断重申、解释、实施和调整 面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;在处理重大复杂案件时,
一是要依法行使管辖权,积极推动国际海运规则
国际贸易规则的过程。随着国际航运中心东移和综 执业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;具有充分的司法保障; 对于中国的仲裁机构而言,近期目标应是将中资
的发展。国际规则的制定是国际博弈的结果,是各
合国力的上升,中国在全球海运纠纷解决领域应当 提供令人满意的场地和保障服务等。 国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综合实力的反映。在新的国际 企业的涉外纠纷吸引回国,远期目标才是吸引更多
更有作为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。 的国际海事纠纷来中国解决。
英国“脱欧”曾被一些国家认为是发展国际海 规则制定方面,中国应积极参与,努力发声,坚决维
《法治日报》指出,中国企业涉外纠纷解决普 事仲裁的良机。然而,过去几年,伦敦继续引领全 护中国利益。在规则已经成型或生效的情形下,推
遍存在“3 个 90% 现象”,即“90% 以上中国企业签 球海事仲裁。以 2020 年为例,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 倒重来并非易事,也未必符合中国的利益。中国是
订的涉外商事合同,其争议解决方式都选择了国际 (LMAA)成员共收到 3010 份任命——超过 2015 年 世界上设立海事审判机构最多、受理海事案件数量
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
商事仲裁。在选择国际商事仲裁的争议解决条款中, 以来的任何一年。“脱欧”对英国法以及英国在国 最多的国家,可以通过案件审理对国际条约的解释 大连国际航运仲裁院院长
28 Ningbo Shipping Exchange Ningbo Shipping Exchange 29